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吆喝》答案

  • 名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答案
  • 年级:八年级
  • 版本:人教版
  • 科目:语文
  • 学期:下册
  • 系列:暑假提高班
学子斋 > 八年级下册课后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吆喝》答案
【课前自主预习】
[自主学习]
1.bí      yāo      bō      dang      shú      yòu
 
2.阂      韵      贩      荞      俐      巍
 
3.题目略
(1)随机应变      (2)隔阂      
(3)晶莹可人      (4)油嘴滑舌
 
4.题目略
(1)吆喝      一年四季      声调变化      音韵节奏
(2)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
 
【课堂合作探究】
[文本探究]
1.先按“从早到晚”的顺序介绍:大清早、白天、夜晚;再按“一年四季”的顺序介绍:春、夏、秋、冬。
 
2.内容丰富多彩,声调变化多端,节奏合辙押韵。
 
3.因为各种吆喝声实在是太多了,没必要一一描述,只要写出其中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就可以了,做到有重点、有目的地介绍,主题更突出。
 
4.题目略
(1)作者用方言写自己的感受,使人觉得吆喝声就在身边,真实、亲切,充满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儿时美好生活的回忆,当时虽然很害怕,现在回想起来却充满乐趣。
(2)“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写出了作者对吆喝的感受,“不吹嘘”写出了吆喝的质朴自然。全旬蕴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
(3)“吓了个马趴”写出了儿时作者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声的惊恐的情状,充满生活气息,有幽默调侃之意。
 
5.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满怀着怀念之情,满怀着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同时也为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感到惋惜。
 
[归纳总结]
口头叫卖      特点      民俗文化
 
【课后巩固提升】
1.B
 
2.(1)历      厉      (2)杆      秆
 
3.(1)拟人      (2)对比      夸张      (3)比喻
 
4.D解析:第一个逗号应改为冒号。
 
5.[活动策划】示例:编写剧本,把街头各种吆喝声融人剧情中去       开展“‘吆喝’存在的价值”的讨论活动。
【吆喝之意】(1)萝卜像梨一样甜。      (2)梨的价格像萝卜一样便宜。
【表明观点】示例一:没有存在的价值。原因:现代化传媒的兴起,使古老的吆喝已经远远地落后于时代的步伐。示例二:有存在的价值。原因:各行各业都有吆喝,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吆喝,同一行业在不同地域也有不同的吆喝,吆喝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宝贵的文化现象,应该予以保护。
 
6.总领下文。
 
7.馄饨挑子      卖硬面饽饽      声音厚实,词儿朴素,一点也不吹嘘
 
8.只要交代出有哪些叫卖者,读老自然能体味到此起彼伏“没个停”的叫卖声。这实际上体现了作者对材料的剪裁得当。
 
9.剃头的挑子——一头热
示例: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孔夫子搬家一一净是输(书)
 
10.功利性、音乐性和时间性。这段话在文中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11.写卖西瓜的吆喝,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西瓜大的特点,从而吸引顾客,体现出吆喝声的功利性特点。
 
12.吆喝声注重节奏,吆喝起来以两三个音节者为多;吆喝富于音调变化;以器物发出的声响来代替吆喝。
 
13.对老北京吆喝的深切感触及深深的怀念之情。
 
14.示例:来到集市上就听这边喊:“借光,借光!撞啦,撞啦!”那边喊:“减价货!减价货!上等的白洋布,三毛五一尺!”“要吃吗?满口香的五香葵花子!”“甘蔗!甘蔗!又嫩又甜的!”“好白菜,快来买哟!......一南关的农贸市场,人山人海,小贩的吆喝声、人们的讨价还价声、喇叭声、说笑声,构成了一首热闹非凡的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