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补充习题答案

  • 名称: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 年级:九年级
  • 版本:苏教版
  • 科目:语文
  • 学期:下册
  • 系列: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
学子斋 > 九年级下册课后答案 >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补充习题答案
【预习提示】
一、前三段以叙事为主,第四段以抒情为主。从中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二、略

【随文练习】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1) (2) (3) (4) (5) (6)
háo chóng qīn shà xiàn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八月秋高风怒号(秋深)
2、高者挂罥长林梢(挂,缠绕)  
3、忍能对面为盗贼(忍心如此)  
4、秋天漠漠昏黑(渐近,将近
5、娇儿恶卧踏里裂(睡相不好
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高耸的样子

三、结合这首诗的语言环境,说说下列诗句的含意。
1、自惊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我自从经过安史之乱后,一直睡眠不好,这漫长的黑夜,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如何挨到天亮!  
2、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啊!什么时候我眼前能耸立干百间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独破,受冻至死,也是心满意足的。  

四、“风怒号”写风势猛烈,声响宏大,读米如闻秋风咆哮。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使下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县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五、诗中群童“公然抱茅入竹去”说明十分穷困,否则不会冒狂风抱走不值什么钱的茅草;“呼不得”“自叹息”的描写也说明诗人十分穷困又无可奈何因而心急如焚。  这两方面描写为结尾打下伏笔,正是“四海团穷”,诗人才产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疵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愿望

六、“长农沾湿何由彻”的深层含义是:诗人从眼前景象想到过去的事情,又推想到未来,自己、国家的深重灾难何时才有尽头? 作用:这一句意味深长,不只结束上段,还为下段作了铺垫

【问题探究】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前三段以叙事为主,层层深入地描写了秋风破屋的苦况,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生活和精神上的痛苦之情。第四段,在前三段的叙事基础上直接抒情,情不白禁地说出了白己的理想和愿望,诗人思想可贵在对天下寒士无限关怀,具有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睫民的思想。  

二、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哭声直上云霄(冲犯)  
     ②禾生陇亩无东西指庄稼长得不成行列,杂乱不堪。
     ③知生男恶(确实)  
     ④生女犹得嫁比邻近邻

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①耶娘妻子走相送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妻子  
     ②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古义:占代秦居西方,秦地以外,统称“山东”。    今义:山东省

3、按要求填空。
     ①“行人但云点行频”在诗中的作用是:这一句为下文叙事的总纲,“点行频”又是全诗的“诗眼”,是对戍卒不幸遭遇的概括。  
     ②朝廷频繁地政调壮丁的原因是:武皇开边意未已  
     ③“千村万落生荆杞”,“禾生陇亩无东西”,这两句意在揭露:“开边”战争给农业牛产造成的极大危害,对人民生活带来的深重苦难。  

4、简析下面诗句的含义。
     ①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在封建社会,人们大多重男轻女,而令反以生女为好,这种反常的心理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兵役的残酷和男丁们的悲惨命运。  
     ②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啾啾。满山遍野,白骨纵横,在阴沉的天色和蒙蒙细雨中,不时传来凄厉的鬼哭声。如此阴森的景象,真叫人不寒而栗!诗人这样描写古战场,其意在讽令,揭露“开边”政策的罪恶。 
 
5、例如:第①段以“牵衣顿足拦道哭”写战士家属,颇有生离死别之息,下边就用“边庭流血成海水”“生男埋没随百草”来证明“行人”此去绝难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