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课时练第四课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答案

  • 名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课时练答案
  • 年级:八年级
  • 版本:人教版
  • 科目:思想品德
  • 学期:下册
  • 系列:暑假提高班
学子斋 > 八年级下册课后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课时练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课时练第四课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答案
【高效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
自主预习 
1.(1)尊重    (2)他尊 
 
2.名誉权 
 
3.社会道义 
 
合作探究 
1.题目略。
(1)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权。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法律赋予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是公民享有的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人格尊严权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漫画中的女子没有尊重他人,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 
(2)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知识点二] 
 
自主预习 
1.客观    人格    尊严 
 
2.精神上 
 
3.(1)主观努力  (2)良好表现 
 
4.人格尊严 
 
5.(1)侵害    (2)维护权 
 
6.(1)侮辱    诽谤    (2)侵权    不道德
 
合作探究
2.题目略。
(1)①小敏的观点比较全面。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小明因忌妒而污蔑大江考试作弊,致使一些同学怀疑大江的人品,小明的行为不仅有悖道德而且是违法的。小明的侵权行为轻则会伤害同学之间的感情,重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要负法律责任。②大江的做法可取,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名誉权人有权自己要求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的法律后果。材料中大江采取“主动找小明谈谈心”的办法,既能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又能维护自己的名誉权,可谓一举两得。(任选其中一个同学的观点分析即可。)
(2)①先找小明协商,要求他在班内公开赔礼道歉。②如果未果,可以找班主任,请求班主任的帮助。③请求家长的帮助,由家长出面找班主任解决。④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3.题目略。
(1)名誉权。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罗先生辱骂夏女士及其丈夫,是侵犯他们的名誉权的表现。
(2)判决罗先生删除相关信息,并在“朋友圈”内发表公开道歉信,赔偿夏女士及其丈夫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3)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手段侮辱或诽谤他人;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贬低;有权在名誉受到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4)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学校努力学习、团结同学、热心助人,在社会上遵守法律、遵守公德、文明礼让,努力做一个受人尊重和赞誉的人。
 
【增效提能演练】
基础满分练
1.D解析:本题考查对人格尊严权的理解。在现代社会,法律赋予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包括违法犯罪的人,①谎法正确,④说法错误;人格尊严权具体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②说法错误;人格尊严权主要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③说法错误。故选D项。
 
2.A
 
3.A
 
4.B解析:本题考查侵害人格尊严权的表现。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该女导游对游客进行辱骂的行为属于侮辱行为,是侵犯他人人格尊严权的行为,故选B项。
 
5.D解析:生命健康权在公民的人身权中居于首要地位,②说法错误,应排除;①③④都是对题干的正确认识。故选D项。
 
6.B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誉的相关知识的识记。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7.D解析:本题考查对侵害名誉的行为的危害的理解。侵害名誉的行为不仅践踏了他人的人格尊严,而且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破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D项。
 
8.A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誉权的理解。题干材料中林武怀疑李维偷了自己的钢笔,于是在班里说李维是小偷,后经查实,林武的钢笔并不是李维偷的,由此可知,林武的行为是诽谤行为,使李维的名誉受损,侵犯了李维的名誉权。故选A项。
 
9.题目略。
(1)人格尊严杈。
(2)①在家里:被打骂体罚、冷落,不被理睬等。②在社会:不被关注、不被理解、被随意批评等。③在学校:被辱骂、歧视、体罚等。
(3)每个公民都有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不可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侵犯他人人格尊严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你用难听的语言挖苦学生并让他当众把衣服脱掉,已经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这是不妥的,也是不合法的。作为教师,你应该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劝说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
(4)学生穿奇装异服是违反中学生守则的表现,在同学们中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也会给学校的风气带来不良的影响,你应该理解老师对你的一片苦心,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
 
10.题目略。
(1)甲、乙班部分同学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他们都侵害了对方的名誉权。甲班部分同学对乙班进行挖苦、嘲笑,并谩骂乙班部分同学、吐口水到乙班部分同学身上,这当都属于侮辱行为,乙班部分同学说甲班同学作弊属于诽谤行为。这些行为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2)①对于不公平的评价,要从事实出发,澄清事实真相。②对于谩骂、侮辱等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要用理智的方式处理,如向老师、学校领导反映情况,请他们出面解决,或者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提能抢分练
1.D解析:本题考查对人格尊严权的理解。强行搜身、污蔑他人、起侮辱性绰号等都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表现。D项属
 
于公民积极追求良好名誉的表现,符合题意,入选。
 
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人格尊严、未成年人受到法律保护的理解。题干材料中西安某实验小学给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表现较差的学生发放“绿领巾”,没有尊重这些学生的人格尊严,违背了学校保护的相关规定,这样做不利于这部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成绩的提高,①③④正确,排除②。故选A项。
 
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名誊权的理解和运用。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B项中起侮辱性绰号的行为属于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符合题意;A项侵犯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权;C、D两项没有侵权。
 
4.B解析:本题考查与名誉有关的名人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要培养社会责任感,而不是关注名誉问题,排除③;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
 
5.D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誉权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侵害名誉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②的说法是错误的,应排除。故选D项。
 
6.题目略。
(1)此案的判决是正确的。因为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享有名誉权。公然谩骂他人,是一种侵犯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违法行为。刘老汉正是在遭到张某的无端谩骂后死亡的。张某的侵权行为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法院对张某的判决是合情合理又合法的。
(2)①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②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③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7.题目略。
(1)人格尊严权。
(2)会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击其自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漫画中学生的行为是法律意识强、能够依法维权的表现,说明该学生具有较强的公民意识,能够做到自尊自信自强,值得学习。
(4)先和老师协商沟通,要求老师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如果不行的话,可以向学校或教育部门举报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