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新编基础训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新编基础训练《诗经》两首答案

  • 名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新编基础训练答案
  • 年级:九年级
  • 版本:人教版
  • 科目:语文
  • 学期:下册
  • 系列:
学子斋 > 九年级下册课后答案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新编基础训练答案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新编基础训练《诗经》两首答案
自主预习
二、语言积累
1、jū      jiū     yǎo     tiǎo    
hǎo     qiú     wù     mèi 
sù        huí      chí      xìng
 
2、(1)文静美好的样子      配偶 
(2)长短不一      捞取 
(3)逆流而上      艰险 
(4)茂盛的样子      干
 
3、B
 
4、略。
 
5、D(A.语义重复,删去“不要”;B.搭配不当,将“事迹”改为“形象”。C.语序不当,应调整为“他就对语文”。)
 
三、问题思考
1、提示:从人物、语言、意境、情感和写法等方面考虑。如:美在淑女的美丽贤淑;美在小伙子的痴情、豁达;美在回环往复的语言;美在如画的景物、优美的意境;美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情感。
 
2、同:爱情诗。重章叠句。
异:《蒹葭》比《关雎》情感更浓,“兴”特点更突出。
 
课文研读
四、整体感知
1、第一章,作者先用起兴开篇,写水鸟,引发读者的联想,酝酿气氛。然后进入正题,点出文静美丽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
第二章,写出了小伙子追求心上人的幽思。小伙子日夜思念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内心焦灼而苦闷。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的人,写得非常传神。
第三章,表达了小伙子对采荇菜姑娘的深切爱慕和美好愿望。他因苦恼而成梦,亲近她,爱慕她,取悦于她,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2、都对爱情非常执着。前者重忧思而幻想,后者重行动而追求。
 
3、能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可结合语境理解。
 
4、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艨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足一块小小的沙洲。渲染了一种凄冷寂寞的气氛,为主人公的活动和凄恻心情奠定了基础。
 
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五、片段探究
(一)1、(1)名词活用为动词,亲近,做朋友 
(2)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乐
 
2、借水鸟求偶起兴,引出对美好爱情的追求。(托物起兴)
 
3、①窈窕淑女
②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③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写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相思和追求。渴望与追求(爱恋)一忧思与烦恼(相思)欢聚和成亲(幻想)。
 
(二)1、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伥失望之情。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这几句是写景。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借景抒情,表明愁绪,并点明了季节和时间。
 
3、(1)叙写道路的遥远;
(2)表现寻求的艰辛和不得相见的惆怅、焦急。
 
4、通过诗人热切执著的追求,可见“伊人”必然是个美丽高洁的人。蒹葭的修长柔韧也可视为“伊人”的形象,“伊人”的形象柔美修长而坚贞高洁。这种美尽管没有直接描写,却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
 
5、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追求,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我们苦苦追寻、渴望拥有的某种美好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指所爱的女子。“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而不可即的影子。
 
课外延伸
六、拓展阅读
1、①心上人啊去采葛。一天不见她的影子,好像隔了三月。
②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2、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不见,就好像过了三年。
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3、《采葛》写的是男子等待女子,表现男子期盼着与女子见面的焦急心情。
《子衿》写的是女子等待男子,表现女子等待男子的焦急心情。
 
4、同:都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都是以爱情为题材写的。不同点是这两篇短文运用夸张的手法直接抒发相思之情,似是热恋中的情人之思。而《关雎》和《蒹葭》则大量运用比兴手法,写追求爱情之艰辛,类如初恋中的相思与追求。
 
七、片段写作
略。
 
八、知识链接
表达了闺中妇人对远在边关的丈夫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