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新编基础训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新编基础训练曹刿论战答案

  • 名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新编基础训练答案
  • 年级:九年级
  • 版本:人教版
  • 科目:语文
  • 学期:下册
  • 系列:
学子斋 > 九年级下册课后答案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新编基础训练答案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新编基础训练曹刿论战答案
自主预习
二、语言积累
1、(1) mǐ
(2) fú
(3) guì 
(4) fú 
(5) biàn
(6)bó
 
  2、(1)参与
(2)即使
(3)倒下 
(4)赐福、保佑
(5)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6)案件
(7)为人所信服
(8)驱车(追赶) 
(9)虚夸,以少报多
(10)击鼓
 
  3、(1)克敌制胜
(2)深不可测 
(3)望风披靡
(4)一鼓作气 
(5)恶贯满盟 
(6)危机四伏
(7)精疲力竭 
(8)南辕北辙
 
4、C
 
5、(1)居高位、得厚禄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3)(这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作战靠的是勇气。
(5)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
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三、问题思考
1、要做三方面的准备: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于第一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惠未犏,民弗从也。”
对于第二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对于第三个准备,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
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
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
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曹刿论战,衷现他过人的谋略。
 
课文研读
四、整体感知
1、(1)政治方面:战前三问。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军事方面: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2、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有:
赤壁之战、牧野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城濮战役。
 
3、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鲁国的政治热忱。
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
 
4、“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
《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
 
五、片段探究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不是多余的。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
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
 
4、示例一:鲁庄公“不鄙”。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鲁庄公 “不鄙”。
示例二:鲁庄公“鄙”。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何以取胜。因此,鲁庄公“鄙”。
 
课外延伸
六、拓展阅读
1、 C
 
2、(1)做事不违背时机,财产的使用不过度。
(2)因此(国君)号令百姓没有不听从的,
(向神灵)祈求保佑没有不满足的。
 
3、D
 
七、片段写作
略。
 
八、知识链接
曹刿:小心谨慎;知己知彼;相机出击。
(以逸待劳、随机应变)
岳飞:治车有方(纪律严明,抚恤死伤,颁犒军吏);
取信于民;谋而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