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第三单元检测答案

  • 名称: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答案
  • 年级:九年级
  • 版本:苏教版
  • 科目:语文
  • 学期:上册
  • 系列:永乾教育暑假作业快乐假期
学子斋 > 九年级上册课后答案 >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答案 >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第三单元检测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4:D;D;B;D
 
二、阅读与理解
(一)1、没有智慧的人搞研究:即使作了许多努力,但也找不到问题的中心,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
有智慧的人搞研究: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 
 
2、“居然”,强调结果极大地出乎意料。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这是个很小的问题,但是他悟出了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探宄到了问题的核心之所在。说明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3、写赫胥黎的言行是用引用论证的方法,从反面映衬了达尔文,说明达尔文的发现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在研究学问时的发现。 
 
4、“得报导”指的是:从无智慧的书中,我们往往只能得到那些堆积得和蚁邱一样的材料。
“得启示”指的是:有智慧的书见解深刻,阅读后会带给读者有益的启发。 
 
5、读者要不浪费时间,就不能不精心选择。“读书得间”,就是智慧的表现。“鞭辟入里…‘豁然贯通”,都是读书有智慧的体现。若是读书时不能精心选择,深入思考,即使“读破五车”,也是毫无用处的。意思对即可。 
 
6、例如:“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它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
简析:作者在论述“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时,将无学问的智慧比成“肥皂泡”,将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成“探照灯”。这些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准确贴切,因为它揭示了学问和智慧之间本质的联系。 
 
7、略。 
 
(二)8、“美”在现实生活中,“美”在每个人的心中。
 
9、(1)是排除肮脏、杂乱、喧嚣、破旧之后得来的。 
(2)城市之美需要用劲才能看出来。这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0、指发自内心的、心灵深处的感悟。或:没有语言参与的、无须学习和训练的感悟。 
 
11、如结合“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谈发现美;结合“美”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的感受”,谈热爱生活、领受生活;结合“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尤为幸福”,谈努力发现美,热爱生活;结合“幸好在景观之外还有人性、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富起来”,谈丰富自己,提高审美情趣;由“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谈学习古典诗词、文学作品的重要性,等等。
 
(三)1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是:人和。
 
13、第2段中,作者要证明的是:天时不如地利。进攻一方得到了天时,防守一方得到了地利。 
 
14、第3段中,作者要证明的是:地利不如人和。
守方不能取胜的原因:失去“人和”。
(或: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1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6、本文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论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