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答案

北师大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诗词八首课后习题答案

  • 名称:北师大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答案
  • 年级:七年级
  • 版本:北师大版
  • 科目:语文
  • 学期:下册
  • 系列:课本
学子斋 > 七年级下册课后答案 > 北师大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答案 > 北师大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诗词八首课后习题答案

一、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


二、除了艾青的《春》之外,其余七首的情调都

与朱自清的《春》相近。景色最鲜明的是

《江南春绝句》;比较深沉细腻的是

《春夜喜雨》;富于乡村情调的是《鹧鸪天代

人赋》;有点及时行乐的浪漫的是《玉楼春》;

写少年儿童的想象和情感的是《初春》。


三、1、叶绍翁的诗胜过其他几句诗,在于他的这

两句诗间的关联更密切,情景更统一鲜明,且隐含着某种理趣。首先,吴融、陆游的诗句前后之间不如

叶绍翁的前后句关联那么紧密。其次,诗人创造的这个统一关联的情景蕴涵着动人的理趣,成了活力

压抑不住的形象表征。再次,叶绍翁诗中完整的景象,传达出诗人不胜欣喜的情态,透露出诗人突然

发现春光、与美好的景象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

2、“闹”字的意义和引起的联想是喧哗、吵闹、嘈杂、热闹,不仅有争吵的意义,更主要的是还有

热烈拥挤、繁盛活跃、旺盛浓艳的意思。“春意闹”就是春意浓盛,春意盎然。而“吵”“斗”

如果不加以说明修饰,很难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


四、1、这里的“千里”写出的是气势,表现了广阔江南到处都是鸟语花香的美好情景,并不是

诗人真实看到、听到的,而是由他的感受引发的联想。

2、 (1)通过“润物”这个“知时节”的好雨的直接效果,表明了夜雨的被感知。这种感知表现了

诗人关注民生疾苦,就连在夜里悄然而至的春雨,诗人都能敏锐地捕捉到,而且这个“润”字体

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2)通过独明的船火,反衬“云俱黑”,通过“云俱黑”又表明了夜雨的存在。

(3)以“湿”和“重”字精彩地表现了红花的鲜亮,这也是经雨滋润后的结果。以这红花与平日

不一样的变化,反衬夜雨的存在和雨的效果。

3、 (1)“春在溪头荠菜花”要与前一句“城中桃李愁风雨”及全篇结合起来理解。

第一,表现了词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田园之美,对朴素、清新之美的赞美。

第二,表现了词人对陈规旧习的超越。从前,春天之美好都与鲜艳的花朵联系在一起,

而这句和整首词的情调、情景告诉我们,春天的美好可以表现在最朴素、最不起眼的野花上。

第三,这句还有其他的隐喻,有人认为这句表达了词人看透官场、回归自然的自得心态。

(2)春“来自郊外的墓窟”同样要结合全篇理解,这里指烈士的鲜血培育了社会的理想美景。

“春天”在这里是双关语,既象征光明温暖的社会,也指大自然的春天。

(3)“采一片树叶做一支叶笛,把春天吹得摇摇晃晃”,主要是表现诗人深深地陶醉在美好的舂光里,

陶醉得摇摇晃晃,感觉到春天也在摇摇晃晃。或者说,诗人陶醉在春天里,吹叶笛表达欢乐之情,

以致似乎把春天都吹得摇晃起来了。春天摇晃表达了诗人的陶醉感和欢乐感。

如果不是写诗,而是在写实性的文字中,除非是修辞手法,否则这样写是不行的。

4、“浅草才能没马蹄”和“草色遥看近却无”都写出了早春小草的特点,不仅生动、巧妙地表现了

早春嫩草的短小,而且表现了诗人精细的感觉。《长安春》里所写的春柳软弱无力,被春风吹落,

满眼是衰黄的枝叶。而本单元内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绝胜烟柳满皇都”,都是以婀娜的杨柳

表现明媚的春光。(诗后注释略)


词句品味·积累题

①“出”字不仅是一般的“探出”,还有突然发现、不期而遇的惊喜的意味,更有某种生机、

活力压抑不住,冲出樊篱或越出规范的意味。

②“闹”字的理解见“阅读练习·探究”第三大题的第2小题。

③“无声”不仅表现了夜雨细微、随风潜入,为听觉不易觉察的行状,而且表现了“润物”

者潜移默化、细心呵护、不事张扬、不为对方觉察的育化对象的情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