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品学练考《孟子》两章答案

时间:2016-05-18 APP:学子斋答案APP下载
1.题目略
sù          pàn       jiāng        quǎn
yuè        gé         zēng          bì
 
2.题目略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行/拂乱/其所为
(3)人/则无/法家拂士
 
3.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白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将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沦.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结论。
 
4.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进行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难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由以上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得出论点。
 
5.题目略
(1)①城环而攻之而不胜一从进攻一方而言,突出地利的重要性;②城高、兵利、粮足却不守…从防守一方而言,突出人和的重要性。
(2)列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人的事例。这些人都是经历过艰苦环境的磨炼,由卑微到显贵的杰出历史人物,意在说阴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炼的道理。
 
6.相同点:两篇文章都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第一章以战争中的事例作为例证,强调“天时不如地桐,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第二章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逆境出入才”这个观点后,推论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不同点:两篇文章提出论点的方式不相同。第一章的论点在文章开头部分点明,然后对论点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和阐述;第二章通过摆事实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在文章结尾处揭示出论点,不再对论点进行解说。
18分钟掌握快速记忆单词的方法 >>

为你推荐的答案

为你推荐的视频

为你推荐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