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时练第十单元课题1第2课时常见的碱答案

  • 名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时练答案
  • 年级:九年级
  • 版本:人教版
  • 科目:化学
  • 学期:下册
  • 系列:暑假提高班
学子斋 > 九年级下册课后答案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时练答案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时练第十单元课题1第2课时常见的碱答案

【优效自主初探】

知识点一

1.Ca(OH)2   苛性钠   火碱   烧碱   熟石灰   消石灰   大量的水冲洗    硼酸   造纸纺织    油污    石灰乳    硫酸铜    酸性土壤

 

2.水分    潮解    干燥剂

 

知识点二

1.变蓝变红


 

知识点三

 

【高效合作探究】

要点突破

[探究一]

1.(1)提示:是;因为NaOH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提示:取少量该NaOH,滴加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NaOH已变质,化学方程式为


 

3.提示:鸡蛋呼出的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将鸡蛋壳表面的小孔堵住.起到保鲜的作用;化学方程式为

 

【例题1】   B


训练


 [探究二]

(1)提示:A.试管内液面上升;B.烧杯内的水倒吸入锥形瓶中;C.挤压滴管后,小气球会胀大;D.挤压滴管后,会形成喷泉。因二氧化碳与NaOH溶液反应,盛有二氧化碳的容器内的压强减小,与外界大气压形成压强差。

(2)提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盐存在,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3)提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后有白色浑浊现象,而与NaOH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即使在饱和溶液中,含氢氧化钙也比较少,只能吸收少量的二氧化碳,而NaOH另溶于水,可以充分吸收或除去二氧化碳。

 

【例题2】(1)升高(2)水

 

训练

在烧瓶中形成红色喷泉      
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后,烧瓶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红墨水压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

(2)密封保存,防止与空气接触

 

达标检测

1.D解析:浓碱具有腐蚀性。

 

2.A解析: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碱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金属离子。所以从组成上看,酸和碱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氢元素。

 

3.A解析:生石灰和浓硫酸、烧碱都可作干燥剂,但浓硫酸、烧碱腐蚀性强、价格高,不宜用作食品干燥剂。

 

4.(1)物理化学      (2)碱     (3)氢氧根

 

5.题目略

(2)塑料瓶变瘪    有气体产生    

 

【增效提能演练】

1.A解析: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小苏柯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

 

2.B解析: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的气体反应,而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3.B解析: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氢氧化钙的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浑浊,故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消石灰。

 

4.D解析:浓盐酸变稀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于空气中,HCl逐渐减少。

 

5.D解析: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分别与盐酸、石蕊溶液、酚酞溶液反应时,二者的现象相同;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钙溶液后溶液变浑浊,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6.题目略

(1)①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二氧化碳与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②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的效果更好

 

7.题目略

(1)H+能与金属反应(或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使指示剂变色

(2)氢气(或氧气或氮气)

(3)吸收二氧化碳

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在靠近时挥发出的NH3和HCl反应生成NH4Cl,产生白烟,而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故无明显现象

 

8.题目略

(1)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4g+200g=204.4g;

(2)解:设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6g/204.4g)×100%≅5.2%。

答:(1)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4.4g;

        (2)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2%。

 

9.[现象和结论]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而饱和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变浑浊,现象明显气球明显变大乙


[思考评价]小丹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但是氢氧化钠的溶解度远大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所以用相同体积的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二氧化碳更多,因此应选用浓氢氧化钠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