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高效课时通《愚公移山》课时1答案

时间:2016-03-19 APP:学子斋答案APP下载

1.C【点拨】C项的“之”是结构助词,其他三项都是代词。
2.(1)苦于;阻塞
(2)曲折,绕远
(3)交换
(4)赞同
(5)疑问代词,哪里
(6)愁
(7)草
(8)通
(9)即使
3.(1)①代词,他的
②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2)①比得上
②好像
(3)①副词,将近
②连词,况且
(4)①连词,表修饰关系  
②连词,表转折关系  
③连词,表顺承关系
4.(1)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壬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2)于是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土,用簸箕装运到渤海边上。  
(3)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愁挖不平吗?
5.【示例】(1)夸父逐日  
(2)精卫填海【点拨】要能体现出执着的精神。
6.困难有:①山高而且大;
②运土石的工具很简陋;
③运土石的距离远、时间长。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句话从侧面写出了移山的艰难。
7.智叟的理由:愚公年老力衰,无法移走大山。  愚公的驳斥:我的子孙绵延不绝,他们会一代接一代挖山不止,而山不会增高,总有一天会被铲平。
8.①出发点不同。其妻是在“杂然相许”的前提下“献疑”,一个“献”字表明她对愚公的关心;智叟不是提出疑问,“笑而止之”是对愚公的否定,“甚矣,汝之不惠”更加强了否定的意思。
②语气不同。两人虽然都用了反问的句式,但其妻的语气是委婉的,智叟的语气是刻薄的。如“以君之力”与“以残年余力”相比,前者是委婉的提醒,后者则带有不敬之意;“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与“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相比,前者是一种担心,后者则是一种嘲讽。
9.【示例1】愚公不愚。
原因:①愚公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决心移山的——“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子汉阴”。
②愚公下定决心移山——“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③故事的结尾,愚公终于感动了天帝,天帝派神仙将山搬走。移山的成功也说明愚公不愚。
【示例2】智叟不智。表面看起来,智叟好像很聪明。因为愚公毕竟“年且九十”了,两座山又这样大,很难移走。但是,他却没有看到愚公一家子子孙孙不断挖下去,“而山不加增”,终究会成功的哲理。他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更说明他不是智,而是真正的愚。
10.【示例】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
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
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
⑤有志者,事竞成。

18分钟掌握快速记忆单词的方法 >>

为你推荐的答案

为你推荐的视频

为你推荐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