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高效课时通第一单元第2课课练巩固答案

时间:2016-01-19 APP:学子斋答案APP下载

【基础闯关】
1.B点拨: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激化了社会矛盾。
2.D点拨:隋朝灭亡和唐朝开始建立都是在618年。
3.A点拨:评价历史人物需结合史实。唐太宗被后世所称颂.主要是因为他虚心纳谏,采取轻徭薄赋等措施,促使“贞观之治”局面出现。隋文帝统一南北朝。开通大运河是在隋炀帝时期。
4.A点拨:唐朝的建立者是唐高祖而不是唐太宗。
5.C点拨:魏征为詹太宗时期的著名谏臣。
6.D点拨:创立科举制度的是隋炀帝。
7.D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①②③④都体现了唐太宗接受历史教训的史实。
8.B点拨:此题是比较分析题,重在考查综合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唐太宗和武则天都重视人才和发展农业生产。
9.D
10.(1)反映了唐太宗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作为统治者一定要重视人民群众,关心他们的疾苦。它说明了统治者英明,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社会就能稳定,反之将遭到人民反对,最终要被推翻。
(2)唐太宗重视人民群众,是因为他亲自参加了隋末农民战争,亲身感受到农民起义推翻隋朝统治的巨大力量。
(3)“本”指根基,古代许多统治者都把农业生产作为根本。
(4)不夺农时,给农民足够的时间去进行生产,减轻农民的兵役和徭役。
11.(1)唐太宗李世民。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体现了他重民的思想。
(2)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局面:唐太宗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赋役负担减轻,农民有了足够的时间去生产,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故称“贞观之治”。原因:唐朝时期,国家统一,政局稳定,老百姓安居乐业,广大人民辛勤劳动,为治世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客观条件。唐太宗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勤于政事,善于纳谏,善于用人,厉行节俭,戒奢从简,所以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能力提升】
12.C点拨:唐朝建立者属于世家大族,农民起了辅助作用,所以不选A、D两项;而地主阶级一直占统治地位,不选B项。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13.B
14.B点拨: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图文结合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的关键是对全面评价唐太宗的文献的理解,从而找出与唐太宗相关的文献,得出正确答案。
15.(1)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2)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

【中考在线】
16.C点拨:根据题中评价的句子可知指的是武则天时期的统治,所以是对她的评价。
17.D点拨:由题干可以看出,武则天以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来决定官员的升迁,这是重视农业生产的表现,所以选D项。
18.以农为本(重视发展农业);贞观之治。

18分钟掌握快速记忆单词的方法 >>

为你推荐的答案

为你推荐的视频

为你推荐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