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时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时练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答案

  • 名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时练答案
  • 年级:九年级
  • 版本:人教版
  • 科目:历史
  • 学期:下册
  • 系列:暑假提高班
学子斋 > 九年级下册课后答案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时练答案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时练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答案

【优效自主初探】

[赫鲁晓夫改革]

1.斯大林

 

2.经济

 

3.结果:
(1)斯大林模式    高度集中    
(2)赫鲁晓夫

 

[戈尔巴乔夫改革]

3.(1)人民生活水平       (2)政治体制         多党制

 

[苏联解体]

2.八一九       (1)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        (3)叶利钦

 

3.1991

 

【高效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

(1)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经济、政治方面。

(2)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羟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并最终导致赫鲁晓夫下台。

 

[知识点二]

 

1.戈尔巴乔夫改革

(1)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的政治方面的改革。

(2)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苏联解体。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改革,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2.苏联解体

(1)苏联解体。社会制度发生改变。

(2)此观点不正确。原因:“八一九事件”只是加速苏联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因为苏联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其生产力的发展。

(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应不断进行改革,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改革应以本国国情为基础,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必须相应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革必须有明确坚定的指导思想,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等。

 

【增效提能演练】

1.B解析: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并进行改革;赫鲁晓夫之后是勃列日涅夫;20世纪80年代进行改苹的是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是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领导人。

 

2.A解析:赫鲁晓夫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D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苏联的社会制度发生变化.由社会主义演变为资本主义。因此,D项符合题意。

 

4.D解析: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影响.而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

 

5.D解析: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事件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为D项。新经济政策是列宁领导实施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和工业化运动都是斯大林领导的,排除A、B、C三项。

 

6.B解析:“八一九事件”后,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掌握了大权。

 

7.B解析:1991年底苏联解体,其名称“苏联”也随之成为历史名词。

 

8.C解析: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而这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实际上就是苏联模式,故苏联解体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即苏联建设社会主义方式的失败。

 

9.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1)俄国十月革命(或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列宁。

(2)戈尔巴乔夫。

(3)苏联解体。1991年底。

 

10.A解析:赫鲁晓夫改革并未受到外国的干涉,故排除含④的选项,答案为A项。

 

11.C解析:苏联的解体,不仅是指国家四分五裂、国家名称改变、共产党丧失执政权,更重要的是社会制度的改变,A、B、D三项都是表面现象,C项才是问题的实质。

 

12.D解析:A项是对“八一九事件”目的的正确表述;B项是对“八一九事件”所反映的矛盾的正确表述;C项是对“八一九事件”后果的正确表述。“八一九事件”后,苏共被排挤出政权机构,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变化,但苏联还没有完全解体,所以D项不是对“八一九事件”的正确表述。

 

13.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1)苏联的经济发展逮度慢,工农业生产下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长期影响的结果。

(2)赫鲁晓夫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20世纪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14.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1)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2)C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重视国内的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抵制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等。(言之有理即可)